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修订适时、适合、适度

奇闻异事 13℃

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修订适时、适合、适度

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以下简称《反间谍法》)自2023年4月修订通过以来,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支持。有些外部势力以不良心态对我国正常的反间谍立法和执法工作指手画脚、歪曲抹黑。然而事实是《反间谍法》的修订出台契机适时,程序规范,权责明晰,有力震慑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嚣张气焰,令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安心。

修订《反间谍法》的契机适时

当前,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外部环境和安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反间谍法》的修订出台可谓正当其时、正应其势。

贯彻党中央新精神新部署。《反间谍法》的修订出台,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成果,是对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完善,以制度化、法治化方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隐蔽战线落地生根,对深化新时代新征程反间谍斗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之治”新篇章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

在面对新形势下的反间谍斗争时,国家安全领域的公开较量和隐蔽斗争不断上演,各类间谍破坏活动的主体更加多元、目标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阔、手法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因此反间谍斗争形势变得严峻复杂。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积极履行反间谍斗争职责,成功破获和揭露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间谍案、英国秘密情报局(MI6)间谍案等一系列案件,有效捍卫了我国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充分说明,修改《反间谍法》刻不容缓,以加强新形势下的反间谍斗争,为防范打击各种间谍活动、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为在新安全格局下保障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方向上确保高水平安全打下牢固的法治基础。

《反间谍法》的立法形式是“适当的”

通过立法形式来防范打击间谍活动、维护国家安全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做法,中国出于对本国国家安全的关切,修改并颁布《反间谍法》是一个正义之举。

重视反间谍工作是各国的共同认知。间谍活动伴随着国家的兴起而产生,由于其活动的敏感性、目的的政治性、主体的跨国性、形式的隐蔽性、影响的不可控性和造成的难以弥补的损害,使得间谍活动成为危害国家安全*为严重的行为之一,各国都在严厉打击间谍活动。中国依法捍卫国家安全,进行反间谍斗争,是一项光明磊落的正当之举。

许多大国通常采取反间谍立法来预防、打击和规范间谍行为,以保护国家机密和维护国家安全。例如,美国于1917年通过了间谍法案,并于1996年颁布了全球首个经济间谍法;英国于2023年推出国家安全法案,增加了“破坏罪”和“外国干预罪”等刑事罪名;法国则在大陆法系中*详细地立法对间谍罪进行规定,其刑法中共有12条关于间谍行为的条款;俄罗斯则在联邦刑法典中对间谍行为及其处罚进行详尽规定。

反间谍法提供了“适度”的框架,使中国得以遵守国内相关法律,确保过程合规、权责明确。修订《反间谍法》也充分显示了中国立法活动的公开透明和清晰明确。

在修订《反间谍法》的过程中,中国科学公开了修订草案的全文,并征求了社会公众的意见。立法部门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修订《反间谍法》的起草和审议过程严格遵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对修订草案的可行性、出台时机、社会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立法前评估。依法对修订草案进行了合宪性审查,充分贯彻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的原则。

在授权方面,为了进一步增强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统一领导,提高反间谍行为的定义,加强国家安全机关对反间谍执法和监督的责任,完善反间谍调查和处置措施,同时扩大行政处罚的适用范围。

在限权方面,《反间谍法》明确规定反间谍工作必须遵循法律,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反间谍法》还专门设置了一章关于“保障和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国家安全机关的执法程序,增强了审批程序,并强化了对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李本扬)

标签:[db:tags]